夯实阵地建设,上下联动打造“维权联盟”。在全市成立1个市级、20个镇(街道)级、208个村(社区)级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,构筑起市、镇(街道)及村(社区)三级妇女维权网络和市卫生健康、市教育和科技局、市民政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维权工作大格局。积极向上级妇女联合会申请专项资金,在白果井街道、贵州维律律师事务所分别创建省级和州级妇女儿童维权站示范点,示范带动基层村居208个妇女维权站规范化受理妇女来信来访、提供法律服务、调处矛盾纠纷等工作。
建强人才队伍,专业赋能优化“维权指导”。按照“部门选派+外聘兼职+持证上岗”模式,在全市挑选84名律师、党员干部、法院及检察院等法律工作者,通过培训考核,分配至全市229个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专业维权服务,提升妇女维权专业指导水平。同时,对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配备具有一定法律知识、热情耐心的专业人员开展24小时热线接听和维权指导。
衔接社会资源,协同化解提质“维权服务”。联合市司法局、律师协会在全市线下20个镇(街道)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和208个公共法律服务室,配备208名法律顾问,并在线上开通市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线上法律顾问微信群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的方式畅通妇女儿童法律案件援助渠道,让维权服务与妇女群众“零距离”。2022年以来,全市法律顾问现场接待、解答和提供法律咨询妇女2458人次、办理妇女法律援助案件189件。
丰富宣传形式,提高学法用法“维权意识”。聚焦搭建“线上+线下”宣传矩阵,从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入手,在“线上”利用全国妇女联合会女性之声、中国妇女报等各类载体平台开展宣传教育、心理辅导、帮扶济困、矛盾调解等普法维权活动。在“线下”通过打造“凯丽姐姐”巾帼志愿宣讲队平台,围绕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送法进家、面对面说法、法律服务讲座等宣讲及送法活动。2022年以来,开展“敲门行动”“送法上门”等普法宣传100余次,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品30000余份,开展“双语”宣讲、文艺特色宣传活动60余场次。